张凌寒:3M冷静看待跨国公司的中国机会

发表时间:2013/9/23 浏览:25412

标签:3M 张凌寒  所属专题:模切材料专题

        GDP增速放缓、美国制造回流、葛兰史素克事件、通用电器等被发改委约谈,这一系列事件,已让许多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在华的发展。

  对于美国的跨国企业来说,把命运寄托在中国市场上的做法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?

  然而,在3M大中华区总裁张凌寒看来,过分的担忧并没有必要,中国依旧是跨国公司海外发展的最佳选择地之一。

  张凌寒于今年5月履新,接替此前执掌3M大中华区达20余年的余俊雄,担任3M大中华区总裁兼3M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。3M对外宣称,张凌寒负有确保其业务持续增长的使命。

  根据3M财报,其中国区每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5%~20%。在中国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,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对于任何领导者而言,都是不小的压力。

  提及这一使命,张凌寒显得较为乐观,他认为3M中国业务比较多元化,可以有效抵御经济周期的风险。更为重要的是,整个宏观经济的局面并不如外界认为的那么可怕。

  张凌寒认为,虽然GDP放缓是事实,但从体量上看中国还在增长。“之前太高了,继续保持9%的增长对于目前而言并不现实,即使是7%的增长,也是领先于全球的。”

  经济放缓必然带来宏观政策上的改变,此前已有多家跨国企业在2012年年报中对此表示担忧。张凌寒认为,改变是必然的,但这是一个逐步修正的过程。“中国的改变不会是激进式的,改变的周期以及节奏会给企业调整的时间。”张凌寒称,3M会根据政策的变动作出调整。

  如果说宏观层面上经济放缓只是引发了跨国公司对未来局面的考量,微观层面上,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则成为部分跨国公司逃离中国的理由,今年以来,就有部分跨国公司宣布关闭在华工厂或减少在华工厂建设,转战劳动力更为廉价的越南等地。

  对此,张凌寒表示,从他的经验来看,越南等地的经济环境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去发展。张凌寒在出任大中华区总裁之前,曾先后担任过3M泰国、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董事总经理和副总裁等职务。

  张凌寒认为,向外转移,不仅仅要看劳动力成本,还要看转移产业本身的技术含量。

  类似服装制造等行业,向越南等地转移较为现实,因为技术含量低,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就显得比较突出。而诸如电子科技等行业,技术含量较高,对劳动力的水平有较高要求,另外,这类行业中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伴随上游、下游的产业的集聚和强大的供应链,这些在中国花费数十年形成的局面,目前都无法在越南等地快速实现,久而久之,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会抵消。

  “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,向外转移,对于中国来说,也是好事,长久看来,中国的制造业必然要升级转型,也不需要这么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产业。”张凌寒说。

  除了冷静看待中国经济形势,张凌寒表示,他的乐观还基于3M中国长久以来实施的本土化人才政策。

  与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的情况不同,3M中国在建立之初就奉行人才全面中国化、管理层中国化的思想。

  3M中国管理层除1人是外国人,其余全是中国人。在亚太地区的技术和销售团队里,5名员工里就有2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。

  张凌寒表示,之前的本土化人才的充分利用,已让3M中国受益许多,3M中国能够抵御几轮经济危机,一大关键就在于对本土化人才的充分利用。

  “本土化人才更了解中国市场,更利于与客户沟通。在跟随中国国情调整方面反应更为迅速,本土化人才的充分利用在经济放缓时非常关键。越是局面不好,越是要重视和相信本土化的员工。”张凌寒说。


分享此文章的方式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
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